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洁讲堂 >> 正文

202305期《滚烫字句的千钧力量》

发表人: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3-05-11

一封封壮怀激烈的绝笔,成为英烈精神跨越时空的传承

滚烫字句的千钧力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穆铎

  王孝和面带微笑走向刑场,怀着对光明的期盼,从容就义。

  经过党组织批准,李向群和九名战友火线入党。当天晚上,他郑重在救生衣上写下四个大字——“全力以赴”。

  ③:“时代楷模”邱军写给妻子最后的留言:“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资料图片

  日前,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纪录片《绝笔》(第三季),通过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时代的十一位英烈所留下绝笔的展现,深度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英烈故事,彰显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展示他们不畏强暴、勇于担当、视死如归,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一封封壮怀激烈的绝笔,是英烈们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是诀别、是嘱托,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

  字字滚烫,句句千钧,表达了英烈们对世间最后的牵挂。

  “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

  2018年,李向群成为全军十位挂像英模中的一员。

  2019年,李向群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纪录片《绝笔》,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这位“最美奋斗者”的无惧无畏。

  1998年夏,连续降雨导致长江水位暴涨。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守备英雄团”抵达长江抗洪前线荆江大堤,20岁的李向群便是其中一员。

  洪水一浪高过一浪,李向群和战友们顾不得休息,就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战斗中。面对管涌,眼见水位越来越高,李向群主动请缨,跳入浑浊的江水,填堵渗水位置。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

  鉴于李向群在部队和抗洪一线的出色表现,党组织将他列为入党发展对象。8月13日,李向群正式在党员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入党志愿:“我作为一名军人,我将用我的生命和鲜血去保卫我的祖国母亲,保卫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请党支部把最危险、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将以我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在这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14日,李向群和其他九名战友火线入党。当天晚上,他郑重在救生衣上写下四个大字——“全力以赴”。由于连续疲劳作战,李向群的体力严重透支,多次晕倒在大堤上。1998年8月21日,在他写下入党志愿书八天后,李向群扛沙袋时重重地摔倒在大堤上。

  战友们紧急将李向群送往医院救治。

  1998年8月22日10时10分,李向群永远闭上了眼睛。

  几天后,李向群的父母来到了抗洪一线,替儿子完成未竟的使命。李向群的父亲李德清穿上儿子生前穿过的救生衣,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李向群的母亲王立琼带着对儿子的思念,为儿子的战友们缝被洗衣。

  纪录片中李向群母亲王立琼几句平淡无奇的话,却让很多人落泪:“给我向群洗衣服是最后一次了,没有机会给我儿子做什么了。”

  “最美奋斗者”李向群用年轻的生命践行誓言,而另一位同样年轻的共产党员邱军,用生命的光和热铸就“时代楷模”。

  2018年12月,邱军作为企业干部到农村做扶贫工作。

  华池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邱军穿山越岭来到华池县,发现这里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和优质水源,便提出重点发展养牛产业。

  开始,这并不被当地群众接受。邱军就挨家挨户做动员,还开办养牛培训班,传授养殖技术。随后,为打开牛奶牛肉销路,邱军亲自跑市场,组织各种推销活动。第二年,养牛户都赚到了钱,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群众富裕了,邱军却倒下了。

  2020年11月17日上午,正在工作的邱军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同事发现后,送往医院。经诊断,邱军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邱军被抢救了过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他苏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护士要来纸和笔,用颤抖的手写下嘱托:“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

  “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这是邱军写给妻子最后的留言。

  2021年1月8日,邱军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献给了华池这片他深爱的红色热土,年仅39岁。

  他们用生命诠释初心的壮举,让观众们真切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失散多年的兄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意外相认,又同一天牺牲在了同一处阵地上

  “瑛妻!我很感激你,很可怜你。你的确为我费尽心血,今天这心血虽不能获得全美,但总算是有收获的……”

  “特刑庭不讲理,乱杀人,秘密开庭,看它横行到几时!!”

  “但愿你勿过悲痛,在这不讲理的世上,不是有成千成万的人在为正义而死亡?为正义而子离妻散吗?”

  “告诉他们,他们的父亲是被谁所杀害的!嘱他们刻在心头,切不可忘!……但愿你分娩顺利!未来的孩子就唤他叫佩民!”

  带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烈士王孝和给妻子忻玉瑛写下家书。

  1948年9月24日,国民党当局下令“上海特刑庭”:“处决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

  被捕前,王孝和的公开身份是上海电力公司江边电站的一名工人。

  1948年4月1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借口上海电力公司发电机突发故障,污蔑共产党破坏全上海电力,借此镇压工人、学生,在全城疯狂逮捕工会负责人。

  王孝和被捕两个月之后,国民党当局以特务捏造的“破坏发电设备”为由,将“通共”“叛国”的罪名强加于王孝和,“判处他死刑”。

  9月30日上午,王孝和步入刑场。他神情坚毅,面带微笑。他的笑容里有对敌人的轻蔑,有对光明的期盼,更多的是为信仰而牺牲的坦然自若。

  24岁的王孝和,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挥别了为之奋斗的红色热土。

  王孝和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坦然微笑,如灯塔般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迎接上海解放的曙光。

  王孝和牺牲后不久,他的小女儿出生了。纪录片中,王孝和的小女儿王佩民告诉我们:“佩民这个名字是父亲给我的唯一的遗产,也是父亲对我的期望。”

  1951年初秋,在朝鲜中部谷山地区,休整待命的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召开了一次“诉苦大会”。

  8连司号员邱大华被战友邱大云的发言深深震动,越听越觉得自己就是他口中那位失散多年的四弟。为了进一步确认,两人给远在四川岳池南城乡的母亲写了一封长信。很快,他们就收到了母亲的回信,确认了他们就是亲兄弟。

  失散多年的兄弟竟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意外相认。第106团政委于永贤得知消息后,为二人拍摄了一张珍贵的战地合影。

  为了表达战斗决心,兄弟二人联名写了一封决心书:

  “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争取为人民立功。……我们今天决心向这一切罪恶的根源美帝国主义算账”。

  1952年11月,第106团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投入上甘岭作战。11月18日凌晨,战斗打响后,8连一举夺回了6号阵地。黎明时分,正在组织战友躲弹的邱大云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下午4点左右,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邱大华奋不顾身地将手榴弹掷向敌群。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邱大华倒在了哥哥牺牲的阵地上。

  邱家兄弟在同一天牺牲在了同一处阵地上,仅仅相隔数个小时……

  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里构筑了一道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的情怀与魅力”

  “自古圣贤多被囚,豆萁相煎诚堪忧。天荒地老家何在,万里孤舟泣白头。”

  这是牺牲在隐蔽战线上的烈士谢小球于1954年1月30日,写下的人生中最后的文字。在纪录片《绝笔》中,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张泛黄的绝笔信。

  谢小球的儿子谢培建看完纪录片后,给栏目组写来一封信,信中说:“在父亲牺牲六十年后的今天,电视荧屏上再现了父亲的英雄事迹,烈士精神得到了大力宣传,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父亲的绝笔信中包含了伟大的家国情怀,那种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崇高品质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展现红色精神和崇高品质,摄制组远赴海南、江苏、广东、湖南、四川、河南、福建、湖北、安徽、甘肃、上海等20个省、市,前往20多个档案馆、纪念馆,挖掘珍贵影像和档案资料。

  其中,《王器民烈士给妻子遗书》原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李硕勋狱中自述、张勇烈士战地日记、吴石绝笔信、李征明绝笔家书手稿、谢小球临刑前绝笔、李向群入党志愿书、王孝和狱中上诉书、邱大华《革命军人证明书》、邱军女儿留言等内容都是首次公开。此外,摄制组还采访了20多位烈士后代、亲属,留存了珍贵的口述史影像。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表示,一纸家书,浓缩大历史,展现大情怀。

  节目播出后,多位英烈后代致信栏目组,表达观后感悟。烈士吴石的孙女吴红表示:“此片拍得很真实、感人,让更多人了解英烈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向英雄致敬!”谢培建回忆全家人接到父亲谢小球的烈士证书时的场景:“当时,我们全家人抱头痛哭,感慨万千,当年,我写下了怀念父亲的诗句:昨夜梦里梦君回,血染征袍泪染衣,横刀立马今何在,莫把青史化成灰。”

  有位来自意大利的华人观众,看完《绝笔》后感慨:“节目中讲述的70年前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他们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的缩影,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的情怀与魅力!”

  山高千尺起于累土,长河万里必有其源。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强音交相呼应,奔涌在我们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澎湃着奋勇向前的激昂力量。


文字 【 关闭本页打印本页】    
学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许坦东街29号    邮编:030031   联系电话:0351-7978552
 版权所有: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纪检监察室   技术支持: 电教中心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 ICP备13004164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