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学习活动推进中,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应用韩语专业教师姜毅、周杨、张涛踏上了启程飞往韩国的航班,开始了他们的赴韩读博生涯。这是学院推进全民学习活动的子项内容,也是学院提升师资力量的一项措施。学院长期致力于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在教师培训、升学深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这三位老师分别于韩国启明大学通翻译专业、釜山外国语大学韩国语翻译专业和国立安东大学民俗学专业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
一、慎思审问,深度学习
三位教师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很快适应了韩国的博士学习生活。入学虽然只有2个月,先后撰写并在课堂上发表了多篇课堂小论文,并在课堂上与教授、同学开展了深入讨论。此外,三位老师勤于与教授沟通,缓解了学习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目前,张涛老师已经正式加入其导师的韩国国家级课题项目组:共同体文化视阈下的韩国农村民俗传承及其人才培养(BK21项目),并跟随其教授在韩国传统村落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周杨老师也在教授的指导下观摩了多次学术论文答辩和相关校内指导讲座;姜毅老师凭借翻译经验优势,协助教授完成了多项翻译工作任务。
二、交流共享,互助学习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位教师约定好每两周见一次面,共同商讨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推荐阅读书目。目前,三位教师先后在釜山广域市和大邱广域市进行了5次面对面交流学习活动,并且,每一次互助学习活动,三位老师都能够以其近期所学知识为中心进行扩展,强化知识的外延范畴,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三、知行合一,终身学习
本次赴韩国读博,让三位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终身学习意识。班级同学中均有年龄比自己大的职场人一遍工作一遍学习。这种终身学习意识深深鼓舞着他们。例如,张涛老师所在的安东大学民俗学专业博一博二共10人,其中9名为韩国人,在韩国人中,最大年龄为63岁,50岁以上4人,40岁以下1人。这种博士年龄构成不仅让人对上述高龄学习者学习精神的佩服,也是对其终身学习意识的敬仰。在跟年龄最大的金同学(63岁)聊天时,金同学说,她的外孙女已经10岁了,再有2年她就退休了,至于这么大年龄来读博的原因是其在前几年在组织当地阿里郎艺术申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深感自己理论知识欠缺,所以决定来安东大学民俗学专业攻读博士。这种“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的精神是三位老师在韩国读博期间的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

韩国国立安东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一二年级同学与教授合影)
春日芳菲好,读书正当时。三位老师虽然赴韩读博仅仅2个月,但是对于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而在行动中践行知识的价值正是终身学习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