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部门首页 -> 统一战线 -> 宗教信仰 -> 正文

近代岭南地区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堂建筑

发布日期:2022-03-08   来源:中央统战部   点击量:

一、近代岭南地区基督教堂建筑风格的演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岭南是近代基督教传入较早 的地区之一。

早期岭南地区的基督教堂建筑主要是借用当地民 居。例如,广东汕头基督教礐石堂始建于清同治二年 (1863),最初是一座平房。(《潮汕基督教简史》)海 南儋州市基督教那大堂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最 初是一座二进的平房。

随着基督教在岭南地区进一步传播,大多数教堂都 采用西方教堂建筑设计风格。即使有的教堂使用一些中 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但是在整体上只是对西方教堂建筑 的“移植”。当时的基督教堂大多由外国人设计,中国 人建造,运用西方的建筑技术,在材料上使用钢筋混凝 土等建材。出于有利于中国人审美接受的原因,有些设 计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借鉴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或 者是在建筑上建造大屋顶;或者是用装饰意味很强的琉 璃构件取代垂兽及走兽,等等。但是从整体而言,清末 时期岭南地区的基督教堂“在建筑方面,文化交流的程 度非常低,都是移植西式的布局与形态”,即使有的教 堂“采用中式建筑技术为主”,但也只是“参加建筑工 程工匠们无意识的操作的缘故”。(韦风华:《清朝末年的西方教堂与岭南教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融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教堂建筑,尤其是受到地 域特色浓厚的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形制还是装 饰,都开始采用岭南建筑风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岭南建筑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中国建筑由以传统木架构体系为主体的旧建 筑体系直接转化为具备近代建筑类型、近代建筑功能、 近代建筑技术、近代建筑形式的新建筑体系。”(杨秉 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在这个时期,岭南建筑 文化主动融会中西建筑文化,开始了发展转型。1932年, 当时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赵深倡议:“融合东西方建筑 学之特长,以发扬吾国建筑固有之色彩。”(《中国建筑》“创刊词”)很多建筑设计师对此进行了广泛尝 试。而近代岭南地区中西合璧基督教堂建筑的出现,正 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这些中西合璧式的基督教堂展 现了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

二、近代岭南地区中西合璧基督教堂建筑的特色

岭南地区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堂建筑并非简单地采用 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宫殿式形制,而是用地方建筑形式 (岭南建筑风格)来实现两者的融合。概括起来,岭南 建筑风格基督教堂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中国传统的平面布局和西式建筑立面样式结合在一起, 其二是在装饰内容和题材上,使用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 形式。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当时广州基督教 堂建筑中。

例如,建于1936年的广州基督教锡安堂是一座有中 国建筑特色的教堂:外间以红墙围绕,内间则为岭南传 统古典建筑;主堂的立面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同时配 以岭南特色的花窗装饰,而且是红墙绿瓦、飞檐翘角; 教堂后庭院是曲径幽深、小中见大的空间布局,有长廊 相连接,为岭南庭院建筑风格,整座教堂体现了中西建 筑文化融合的特色。与此相似的还有创建于清光绪十六 年(1890)、重建于1934年的广州基督教河南堂,主堂立 面为西式拱门,但是整体采用中国宫殿式建筑形式,红 墙绿瓦,飞檐画栋。此外,也有的基督教堂建筑采用局 部融合。例如,建于1924年的广州基督教光孝堂,教堂立 面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南、北两边为塔形钟楼。教 堂在建筑上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塔楼顶部采用中国传 统的楼台形式,并且覆盖以琉璃瓦,将中西建筑元素巧 妙地融为一体。

这一时期的很多基督教堂还会根据所处地区的地域风格而有所变化。例如,扩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于1930年的汕头基督教会礐石堂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基督教 堂,其建筑形制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特别 是岭南地区的特色,尤其是潮汕地区建筑传统,又吸收 了西方教堂建筑的风格,其平面布局基本维系潮汕客家 民居建筑的特点,但是立面造型则采用西式建筑形制: 教堂的正门亭由花岗岩廊柱支撑,主座及门廊建筑风 格都是西式建筑的多立克柱式,柱础和柱顶都采用西式 浮雕作为装饰,但教堂采用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飞 檐翘角,屋顶铺设绿色琉璃瓦,殿堂内部是斗拱梁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使教堂显得古朴典雅。此外,建于 1930年的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是将基督教元素与中国 古典建筑相融合,成为一座富有中国建筑园林特色的建筑群。

近代岭南地区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堂建筑,体现了岭南文化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了样本。而这一时期的尝试,也为今天基督教堂建筑 中国化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作者:李秀霞,单位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文刊《中国宗教》2021年11期)